
1916年由中日合办的鞍山振兴铁矿公司及1918年末成立的鞍山制铁所。1948年鞍山解放后,鞍山耐候钢板钢铁公司(以下简称鞍钢)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老企业.鞍山钢铁公司于12月26日成立,也是新中国最早恢复和创建的特大规模的钢铁工业企业。中国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同时,很多苏联专家来到中国援助建设,苏联的集权化科层管理方式(核心是实行“一长制”,即授予国家机关和企业领导人广泛权力,同时规定其对工作结果应负的个人责任)也同时被引进。但是,中国的具体情况的不同使对苏联模式的照搬产生了很多问题。随着“一长制”推行,由此产生的官僚主义行为引起并激化了企业内部各阶层之间的矛盾,亟需一种人性化、科学化、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取而代之。鞍钢宪法”就是这种反对集权和僵化管理的环境中孕育出来的鞍钢宪法”产生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的诞生。
直接引发了后现代主义管理理论的革命。日本人首先注意到鞍钢耐候钢板宪法”,将其发展为“全面质量管理体系”凌钢把“五型班组”建设作为加强班组基础建设,提高职工综合素质,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全面推广。小口径无缝管厂制订翔实活动方案,并取得可喜成果。技能型—破解培育复合型人才难题凌钢无缝管厂是承包经营单位,5套焊管机组年总产能20万吨。实行承包经营和机构改革后,职工总数由600多人降到200多人,分成24个班组。人员减少,产能没变,劳动效率提高,客观上就需要一个职工承担比原来多几倍的工作任务,但是生产实际中因一些客观和特殊原因,产生岗位临时性“缺员”,需要具备“一岗多能”技术素质的职工顶上,保证生产链条正常运行。